重庆奉节与湖北相邻,境内广布石灰岩,喀斯特地形发育充分,洞穴众多,具有开展洞穴考古的较大潜力。

图1 典型的喀斯特地貌
(重庆奉节龙桥)
在水流及风化作用下,悬崖壁立,形成深达几十米的峡谷
洞穴调查是一项极其艰苦,也需要很多技巧的工作。我们首先走访当地,从村民口中获得洞穴的初步线索。经甄别之后,对“重要”洞穴进行实地调查。区别线索是否重要至关重要,因为村民眼中重要的洞穴可能并不是我们所看重的洞穴。调查中,发生了一件特别有意思的小插曲。一天,调查组遇到一个小孩,见到我们的装束,小孩精神一振,告知我们说:前方峡谷之中有一个很深的洞穴。正巧,前方峡谷正是我们的兴趣点之一。于是,在小线人的带领之下,我们披荆斩棘,在两小时之后到达了目标点,却是面面相觑:小孩将我们带到了一个开口只有面盆大小,深不过几米的一个“洞穴”面前。小孩还没有累,很热情“看,好深的洞,我们一直在这里玩……”
其实,我们确定洞穴是否有价值,是有一些原则的,我们向村民的发问常常如下:
“请问,附近有洞子吗?”
“洞在山脚,还是山腰?还是山顶”——确定洞的年代早晚
“洞里是干的,还是有水?”——水洞没法工作,年代也晚
“洞里有泥巴没有?”——有泥巴才可能有东西
“洞口大不大?向阳吗?附近有水吗?……”——看洞穴周边环境
“洞里有人住过没有?”——看晚期扰动大不大
“有人去过吗,怎么走?”
“…………”
确定重点洞穴之后,前往调查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。如果没有向导带路,可能早上就达到了洞穴的下方,非要中午时分才能抵达洞穴。因为在山脚还能远远望见洞穴,但一往上攀登,我们就淹没在了人迹罕至的丛林之中了。在这个时候,一个当地人是任何GPS设备都不能代替的。同时,我们也明白了什么叫做 “革命战争要依靠人民群众”了。

图2 看上去不难
(重庆奉节大王洞)
在山顶的悬崖上,隐约可见目标点,似乎近在眼前,不难嘛。
但问题是:
疑似洞穴似乎有好几处,究竟哪一处才是村民所讲的大王洞呢?
另外,在洞穴下方实际上是悬崖(红方框标示),从哪里才能攀登而上呢?

图3 上山的路
其实,并没有路,是我们用身体挤出了一条路,跟当地野猪的做法一样

图4 往回看
出了密林,到达第一道悬崖下方,回头望去,一切有变成美丽的绿色,我们自己也不相信那就是我们刚刚挣扎了两个小时的丛林